校园新闻
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第一届深圳技术大学交通科技大赛校内选拔赛结果揭晓!

来源:时间:2019-12-29点击数:

12月26日,第一届深圳技术大学交通科技大赛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校内选拔赛在公共教学楼顺利举行。16支参赛队伍依次派代表上台进行答辩,并由校内专家评委从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创新性、应用前景、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对参加答辩的项目进行点评及综合打分,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4支队伍将代表深圳技术大学参与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复赛。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是教育部“质量工程”资助的竞赛项目。大赛每年举办一次,2006年创立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四届。第十五届大赛决赛将于2020年5月16-17日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交通科技大赛校内选拔赛吸引同学们对于现代交通领域加以关注,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自10月初深圳技术大学校内选拔赛报名通知发布以来,全校学生踊跃参与,来自5个学院的近百名学生、共计20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16个项目通过初审进入校内选拔赛。校内选拔赛由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程涛教授、冯平教授、罗钦副教授、张雄飞副教授、尹晓红副教授、宫磊副教授、张婷副教授担任评委。经过答辩过程中的激烈角逐,投影式夜间警示系统、面向动态客流需求的校园轨道交通规划与运营组织方案、智停优ZTU——智能立体停当单车系统、人-路交互协同式智能斑马线4个项目以前四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将代表深圳技术大学参与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复赛。


获奖名单

一等奖

投影式夜间警示系统 负责人:蓝山韵

面向动态客流需求的校园轨道交通规划与运营组织方案 负责人:王绘润

智停优ZTU——智能立体停当单车系统 负责人:刘星廷

人-路交互协同式智能斑马线 负责人:赵汇诗

二等奖

无人感知智能盲杖 负责人:张晓萍

支持车路协同的智能杆系统 负责人:戴敏琪

基于边云计算的汽车智能维保模式及应用 负责人:黄正明

互联网+TU巴巴 负责人:刘晓玲

深圳技术大学智慧出行服务系统 负责人:曾凌菲

关于可视化处理货车视野盲区的智能辅助装置 负责人:张晓萍

轨道交通智慧维保XR教研平台 负责人:刘星廷

三等奖

关于扩大深圳车辆掉头道右置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孙肇彤

近远光灯自动变换系统 负责人:黄喜增

基于多链接边缘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负责人:邓宗龙

基于交通状况的可变车道交通信号标识系统 负责人:卓远航

基于Apollo平台实现校园内无人驾驶通勤车系统 负责人:黄子桐



项目简介



深圳技术大学智慧出行服务系统

项目负责人:曾凌菲

指导老师:宫磊

项目成员:叶汇柔、黄蔚、赖怡纯、卢铭康

项目简介:

生活在深技大,我们的交通出行足够便利吗?对在校学生需求与供给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系统——智慧出行服务系统。

我们将应用MaaS的概念(包括公交车、共享单车、步行等多点动态响应的多交通衔接套餐组合,分析成本时间、给出方案)竭力解决学生出行问题,旨在令校园内的出行更加绿色,安全,智慧。创造出一个共享化,一体化,人本化,低碳化,集结的深技大出行的新模式。


无人感知智能盲杖

项目负责人:张晓萍

指导老师:尹晓红

项目成员:陈有权、莫千军、林泽旋、曾钰洋

项目简介:

目前中国有1700万盲人,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盲人出行仍然存在较大问题。本项目从人本主义出发,基于盲人基数大、出行问题频出,提出智能出行盲杖。主要功能有:过马路时,通过定位获取分析处理红绿灯信息,告知盲人是红灯还是绿灯。在红绿灯故障时,盲杖采集到故障信息后实时传输故障信息到智能终端,此外还能通过智能闪灯实现人群避让、丢失警报功能,一键回家功能。


关于可视化处理货车视野盲区的智能辅助装置

项目负责人:张晓萍

指导老师:尹晓红

项目成员:陈有权、莫千军、林泽旋、曾钰洋

项目简介:

货车盲区问题一直被提及,但尚未被解决。关于这个智能辅助装置主要分为六个模块:右转信号感应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人体红外感应模块、显示模块、车外声光报警装置、车内语音播报。装置的初步功能为:在车辆右转是,启动车外声光报警系统,提醒车外行人或车辆。如果装置检测到安全距离和危险距离之间存在行人和车辆,会在车内启动距离显示和语音报警,提醒驾驶员和车外行人车辆。


智停优ZTU——智能立体停当单车系统

项目负责人:刘星廷

指导老师:冯平

项目成员:徐世康、李兆杰、李安泽、徐诗敏、彭浚钊

项目简介:

随着低碳出行的理念推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车出行,而单车停放问题时常难以解决。传统的单车停放均为水平放置,存在空间利用率不高,占地面积较大,车主停、取单车效率低,单车停放影响市政道路等问题需要解决。

智停优智能立体停放单车系统,依靠立体停放、智能解锁上锁、智能查询定位及空位信息查询等功能来实现增大单车停放的空间利用率、保障单车安全和减少车主找单车空位时间等功能。

目前团队所在学校深圳技术大学即存在单车数量多,停放杂乱,管理混乱等问题,极大地妨碍了两千多师生的出行。因此我们将会以学校定为初试验场地,初步实施建设智能立体停放单车系统,协助学校改善深圳技术大学学校周边的单车停放管理问题。初试若取得比较好效果,将推广于深圳市各社区单车管理部门及城市单车、共享单车行业。


轨道交通智慧维保XR教研平台

项目负责人:刘星廷

指导老师:冯平

项目成员:区昊乔、张进、李安泽、陈玉溁、毕宝文

项目简介:

随着中国轨道里程数不断增长,轨道交通维保检测工人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而在轨道交通维保工人的教学培训中,仍采用“一教一学”的模式,效率低下且培养周期漫长,不能很好的应对当今维保工人的需求量上涨现象。

轨道交通智慧维保XR教研平台则是利用XR(VR+AR+MR)技术,建立VR虚拟教学课室、AR/MR实训教室等方案,让培训者通过XR设备在设定好的仿真场景中进行学习,可以省去大量师傅教学的时间,也能让培训者身临其境地体验维保的过程,增加学习质量,推动维保培训的发展。


人-路交互协同式智能斑马线

项目负责人:赵汇诗

指导老师:程涛、于欣佳

项目成员:黄北贵、刘星廷、张锦标、林桦、陈嘉敏

项目简介:

现有斑马线在恶劣天气及夜间情况下,不能对行人和车辆驾驶员起到警示作用;对于肢体不便人士和盲人,现有斑马线无法保证其安全通过。本项目考虑到盲人、肢体不便人士的需求,从视觉、听觉、触觉保障安全;并且具有3D立体光墙警示灯、延时按钮、盲人可穿戴设备交互式通信以及基于机器视觉的姿态识别和人流量统计等功能,对于低头族、驾驶员都能起到警示作用,由此,人-路交互协同式智能斑马线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但推广智能交互式设备,保障普罗大众的出行安全,还响应“安全交通”政策,从而建设智慧城市。


面向动态客流需求的校园轨道交通规划与运营组织方案

项目负责人:王绘润

指导老师:罗钦、尹晓红

项目成员:彭毅、詹浩龙

项目简介:

我们的项目是针对校园交通里,学生通学面对的问题,潮汐现象明显,同时存在动态性,对此我们提出在空中连廊上按照我们设计的方案,运行一套小型车辆的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系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其中最有创新特色的是我们设计的三大运营方案(智能调度、灵活、计划)和伞状环线线网结构。


基于交通状况的可变车道交通信号标识系统

项目负责人:卓远航

指导老师:尹晓红

项目成员:李简、黄纪成、方炜鑫、唐其朗、罗杰

项目简介:

此次的交通科技大赛,是我们作为交物学子以来第一次的团队合作的大型比赛,我们也想积极发挥我们自己在交通方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用尽全力,争取每一分每一秒的课后课下时间,尽力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我们交通科技大赛的内容,我们更多想的是能够做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我们也不仅仅只是为了一场比赛而努力,对于我们自己的项目,我们有着很特别的决心,我们都对我们自身讨论好的项目给予了很大的期望。


深圳技术大学智慧出行服务系统

项目负责人:黄子桐

指导老师:赵建

项目成员:叶泽雄,陈晖,徐林杰,张铭海

项目简介:

该项目主要基于百度开放的无人驾驶平台Apollo系统进行校园内无人驾驶通勤车软件平台及云端数据服务平台的开发。


投影式夜间警示系统

项目负责人:蓝山韵

指导老师:尹晓红

项目成员:潘佳禧、江阳光

项目简介:

本设计旨在将交通的一些提示提醒信息用光学图像投影于道路地面,为邻近的行人、车辆提供极其明显直观的信息指示,为提高行车效率及行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本设计通过将一些在夜间较难获取的交通信息,通过激光/LED灯等强光源将图像信息投影于地面,在地面形成清晰、显眼、可读性强的光学信息,提供更为直观的交通信息服务。同时,合理的设计又可兼具部分照明功能,还可以改善道路景观,刺激驾驶员注意力更加集中。


关于扩大深圳车辆掉头道右置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负责人:孙肇彤

指导老师:宫磊

项目成员:蔡家德、罗健昊、李安泽、曾凌菲

项目简介:

在目前的道路中,掉头车道往往设置在道路的最左边,因为左置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掉头对其他车道的影响,但是这样又引申出一个问题,在掉头过程中,由于掉头位置不足,新手司机掉头后车会直接进入掉头后的道路的最右车道,这不仅会影响对向车的正常行驶,甚至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急需一个解决方案,而将掉头需求量较大的路口,最左车道掉头适宜需求较少的路口的掉头车道右置并配合红绿灯使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以交通规划及道路建设的角度,通过vissim软件模拟道路情况对比两种道路设置的优劣型,并配合问卷调查询问大家对该方案的看法,最终得出该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基于多连接边缘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项目负责人:邓宗龙

指导老师:张婷

项目成员:林昕泽、邓永炽、钟双鸿、郭煜康、郭展帆

项目简介: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拥堵问题向城乡不发达地区蔓延的客观现实,基于部分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交通建设投入资金有限的现实情况,本项目针对性的开发一套构建时间短,低成本,高可用性得多连接边缘云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即为:在多个路口安装以无线通信技术连接的搭载有实时视觉识别系统及太阳能供电系统的信号灯,形成多节点同级别交通边缘云控制网络,实时调控道路交通,有效缓解当地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由于使用无线通信及太阳能供电技术,避免了道路信号机地下线缆的铺设,大大降低了智能红绿灯系统的建设成本及运行成本,实现低能耗,低成本,绿色运行。


支持车路协同的智能杆系统

项目负责人:戴敏琪

指导老师:程涛

项目成员:陈志睿、李骏、彭毅、罗振文

项目简介: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经过研究与调查发现,此类问题具有共性问题即缺乏全面信息的共享及互动。因此,拟解决该共性问题,本项目提出了一种以智能杆为载体,基于车路协同全域感知与边缘计算技术的智能杆系统。该系统通过与现有的路侧设备及智能车辆进行通讯,获取其采集的信息至智能杆处,通过杆载边缘计算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并将结果实时反馈给驾驶员以及上传结构化数据至云端实现区域交通数据融合。


基于边云计算的汽车智能维保模式及应用

项目负责人:黄正明

指导老师:程涛

项目成员:杨景华,温晓欣,钟英东,李航丞,林潮林

项目简介:

基于边云计算的新能源汽车维保模式,利用传感器实时获取汽车的整体信息,传送到云端并通过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汽车的整体状况反馈给用户,并在有故障风险时提供解决方案。该模式具有实时性、汽车状况可视化、预测故障能力、提供解决方案等优点。相对于传统的维保模式,解决了车主维修保养知识不足、渠道不够、维保存在滞后性等问题。该模式的应用除了可以改善车主与汽车间的维保问题外,还可以减少道路上因汽车自身突发情况发生的交通事故。